▍開心禪三階的內容是關於「智慧」,什麼是「智慧」呢?

智慧就是你的心,也叫做「明覺」或「明光」。當你把蠟燭點燃時,光明自然而然地就會驅逐黑暗。而明覺、明光其實就是你的心。

事實上,智慧二十四小時都與我們同在,我們的心一直有著明覺、明光,若沒有明覺、明光就不可能有心,但因為它太靠近,所以我們看不見,因為太容易,所以我們不相信,因此我們要進行次第的修持。

 

發掘自家的寶藏,認出本具的特質

首先,你要去認出覆障、障礙我們的東西。

如何看到覆障呢?在傳統上有個譬喻:我們的真實自性如同鑽石,但是外面裹覆著泥漿爛泥,而這些泥漿爛泥就是「覆障」。

比如某人的家中有顆很大的鑽石,但因為被污泥覆蓋,所以沒有認出來,由於他不知道屋裡有鑽石,所以食不果腹、衣不蔽體、家徒四壁,因窮困潦倒的生活而受苦。後來遇到一個尋寶家,到他家指引出鑽石的位置,並且幫助他把鑽石的污泥去除掉,於是發現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,從此這個人就過著非常快樂富足的生活。

其實這個人從一開始就是富有的,他擁有了世上最大的鑽石,但卻因為沒有認出來而受苦。如同此刻的我們一樣,我們擁有著鑽石般的特質——真實自性、覺知、愛與慈悲,這些一直與我們同在,只是我們沒有認出來而已。

 

如實地去看!事物的本來面貌

如何去除這種無明呢?我們需要看到事情的實相,見到事物本來的面貌、狀態。我們需要如實地去看!

要看到事物的本來面貌,我們需要選擇一個對境,因為現在我們的心是非常狹隘有限的,我們無法探究整個宇宙和所有的現象,也沒有足夠的時間,即便我們想要研究,如果沒有正確的工具或方法,也無法得到真正的答案。

因此,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事情:

一、正確的方法

透過科學的方法計算,我們可以了解很多事情,但有些情況是科學沒有辦法應對的,如果只用心智或二元對立的心去思考的話,我們就無法洞見事物的實相。

在開心禪一階我們都學會了如何安住、與事物同在,至少我們都有些在法上的體會。即便我們沒有成為大師,尚未達到「止」如此高的境界,但是只要有些體會,相信大家做完功課後,都能夠有安住、與事物同在的體驗。

另一個層面,要與覺知、愛與慈悲相連結,這是非常重要的工具,透過開心禪二階,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如何與之同在。現在大家都學習到正確的方法和技巧了。

二、正確的對境

如果我們選擇了任何一個對境,深入地探究,最終我們一定會獲得智慧、斬斷無明。就像我手上的這杯水,如果帶著覺知、愛與慈悲去探究,最後就會獲得實相,達到證悟。

但是有一個問題,無論是什麼對境,如果心是向外地去探究實相,就會耗費很長的時間。因此現在我們要選擇一個最好的對境,大家認為最好的對境是什麼呢?

 

透過「我」,讓我們認出真實自性

我給大家一個直接的答案:最好的對境,就是「我」。

大家都有一種「我、我、我」的概念,而這種「我」就是一切的根源。誰感到快樂?「我」感到快樂。誰感到不悅?「我」感到不悅。誰感到困惑?「我」感到困惑。整個宇宙對於你來說,你就是整個宇宙,「我」喜歡這個、「我」不喜歡那個……所有一切都是關於「我」。

一般來說,我們並非真的明白我們是誰,也沒有仔細地去探究自己,只是就這樣相信、假設有一個這樣的「我」,而這種對「我」的概念,其實大多是來自他人對自己的認知,譬如朋友是這樣形容我,父親、母親是這樣告訴我的……。當我們能夠帶著覺知、愛與慈悲,去發掘「我」的時候,這便是最好的對境,同時也能快速地讓我們認出真實自性。

你能分辨「正世俗」和「倒世俗」嗎?

在佛陀的經教,特別是傳統經典當中,都提到兩種實相——世俗諦、勝義諦。

這兩種實相其實一直與我們同在。世俗諦的實相是假的,不是真實的 ; 而真正真實的是勝義諦的實相。

勝義諦是事物本來的面目,而世俗諦則是事物的一種顯現,我們能夠看到、感知到的是世俗諦的實相,但是當我們去看這些事物的真實自性,事實上就是勝義諦的實相。

世俗諦又分為「正世俗」和「倒世俗」。而勝義諦只有一種,即是:究竟實相。

當你喝下這杯水,水本身是對身體有好處的,這是世俗諦中的真理,也就是「正世俗」。而當你擠著眼睛看著杯子,有時候會看到兩個杯子,兩個杯子的影像並非真實存在,就是「倒世俗」。在世俗諦中不存在的就是「倒世俗」。

以下再舉幾個例子作說明:(部分由學員提出)

1.夜間仰望天空時,看到樹的頂端有雲飄過,感覺像是樹正在移動。
這種感覺就是「倒世俗」,而樹本身是「正世俗」。

2.看見水中月亮的倒影。
水中的月亮不存在,所以是「倒世俗」,而天空的月亮則是「正世俗」。

3.世間的愛。
虛情假意在世俗諦不存在,所以是「倒世俗」,而真實的愛則是「正世俗」。

4.焦慮、擔憂。
科學家說:99%擔憂的事都不會發生。實際上很多焦慮都建立在「倒世俗」上。

5.仁波切出現在電腦螢幕上。
如果認為螢幕上是仁波切本身,這個認知就是「倒世俗」,若知道螢幕上只是仁波切的影像,則是「正世俗」。正世俗或倒世俗都取決於我們怎麼看待。

 

「倒世俗」是一切痛苦的成因

有人說:「希望我的生活是假的」,事實上從勝義諦的層面來看,所有這一切都是假的。

關於實相,總共有三種層面:

一、倒世俗
二、正世俗
三、勝義諦

從勝義諦的層面來看,所有的倒世俗和正世俗都是不存在的,而世俗諦的層面,又有「假中之假」和「假中之真」。在修持的時候,我們要去除倒世俗,但仍需要借助另外兩個,也就是正世俗和勝義諦。

那麼,我們需要去除的是什麼?要去除的是「不健康的我」、「倒世俗」、「假我」。

為何要將這些去除呢?因為這是種種痛苦、恐懼、失望、氣憤、焦慮、抑鬱和五毒等等的根源。

 

覺知如同陽光,「不健康的我」將自然地消失

我們要如何去除這個「不健康的我」?如果希望從今天起跟這個「假我」就此告別,這是絕對做不到的。

大家還記得「披薩禪修」嗎?當你告訴自己「不要想披薩、不能想披薩!」,那麼你滿腦子都會出現披薩。

如果你不要「不健康的我」、只要「健康的我」這其實是不可能做到的。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?事實上非常的簡單,你什麼都不用做,不需要去除不健康的我,或試圖製造一個健康的我。

只要做一件事情——無論你的心中生起了什麼,就只是與之同在。當你看著「我」的時候,就跟這個「我」的感覺同在。

好比把冰塊放在太陽底下,冰塊就會自動地融化 ; 陽光不用意圖融化冰霜,而冰霜也無需請求被融化,一切就這麼自然地發生。覺知就如同陽光,當內在的覺知展開,不健康的我就會自然地消失了。

世間就像「夢中的披薩」

當我們完全地證悟空性後,你將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脫!但在共業尚未消失前,仍然會上演著世俗的顯現,就像是在做一場夢。

舉個例子:有天你到喜馬拉雅山,發現山上沒有賣披薩,但是你又特別想吃披薩,所以在某一晚你做了個美夢,在夢中有個人正在山頂上烤披薩,並且向你打招呼,問你想不想來塊披薩?於是你很高興地表達感謝並拿了披薩。在夢中那是一塊熱騰騰、香氣逼人的披薩,還帶著剛出爐吱吱作響的聲音。

你感到非常的開心並十分珍視,於是開始做祈請與供養。就在你閉上眼睛的時候,飛來了一隻大鳥,叼走了你的披薩,以致於你在夢中非常的傷心。當你醒來時,枕頭上甚至還沾了你的眼淚。

那麼,這個夢中的披薩是真實的嗎?

可以說是真實的,也可以說是不真實的。

披薩在夢中是實有的。你能看到它、聽到它吱吱作響的聲音、並品嚐一口美味的披薩。當你在夢中拿到披薩時,你感到開心。而當披薩被鳥叼走時,你感到失落。

這些在夢中都是實有的,但同時也是不存在的,因為夢中的披薩,連一個真實的原子都沒有。所以夢中的披薩既不是實有,又不是什麼都沒有,二者是合一的,這就是空性的例子。此刻的我們和整個宇宙,就像是夢中的披薩,雖然不是真實存在,但也非什麼都沒有。這就是《心經》主要的意義 ——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。

 

解脫的關鍵——認出這只是場夢

接著問大家一個問題,當你在夢中遇到老虎時,如何可以不用醒來,又同時能夠解決這個問題?

正確的答案是:認出你在做夢。

認出「夢只是夢」,是最有力量的解決方法,也是我們在夢中可以解脫的關鍵。

如果你能認出來,夢就不需要消失。你可以繼續做夢,在夢中你可以跟老虎揮手,牠也不會吃掉你 ; 你可以在天空飛翔、在海上行走,或是躍入火中而不被灼傷。這時候你就不需要再遵循夢境的規則,也就是真正的自由。

同時你仍可以擁有你的夢,享受這個夢境。

這跟空性是一樣的道理,輪迴就像夢一般。當你完全地證悟空性後,就像認出你在做夢一樣,我們便能從業力、主客、二元對立、時間、物質和是、不是、兩者都是、兩者都不是……這些框框中解脫。

於此同時,我們仍然可以看到、可以聽到,就像在夢中一樣,一切都可以顯現,但是我們卻從中解脫了。

 

一再地練習,轉化就會自然地發生

此刻大家都理解了空性,但是大家解脫、自由了嗎?

事實上並沒有,因為對空性的認識,需要經過三個層面慢慢地轉化:

1.理解的層面
2.感受的層面
3.直接證悟的層面

從認知的層面,轉化到體驗,直到直接證悟,你需要一再一再地的去修持空性——觀察「我」是誰?我的身體是空性的,我的心也是空性的,所有都是空性的 ; 認識到「我」是空性的,安住在其中……

如果找不到,就跟找不到在一起 ; 如果找得到,就視一切如夢如幻。

透過一再的練習,轉化就會發生。

以上就是主要的修持,即便我們現在沒有達到直接的證悟,甚至心存疑惑都沒有關係。佛陀說:「哪怕是對空性的疑惑,都可以成為淨化負面、惡業的因以及解脫的種子。」而現在我們都對空性有基本的相信,因此大家已經具備了解脫的因。